中新網杭州6月27日電 (記者 江耘 實習生 董佳麗)什麼是榜樣?什麼是榜樣文化?網絡時代里,在雷鋒等一系列榜樣形象受到質疑,甚至被詆毀的時候,如何引導民眾正確看待榜樣?27日,在“中國共產黨榜樣文化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上,這些問題被來自全國各地的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提出並激烈爭論著。
  “我們應該把樹立榜樣的工作當做一種文化來看待,不是技巧,也不是手段,而是一項文化工程。”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渠長根提到,八十年代以前,樹立榜樣的效果很好,如耳熟能詳的董存瑞、王進喜、焦裕祿、雷鋒等。然而,隨著網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發展,每個人在掌握了話語權的情況下,有意無意地歪曲榜樣形象,使得這份珍貴的財富受到了損害。“我們要把榜樣文化從整個社會發展史中抽離出來,展示給眾人,重新確立起榜樣的旗幟。”
  對榜樣文化現狀的擔憂,是研討會上每位學者都提到的話題。“我曾經和一個東北老農民交流過孩子的教育,他告訴我他孫子將來當流氓,也能當流氓頭子,這種觀點讓我大吃一驚,這樣的價值判斷說明榜樣文化的教育工作出現了問題。”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穎的話引起了在座學者的思考。
  近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樹立起來的各種榜樣開始受到冷落,其中最突出的是對雷鋒精神的質疑。“雷鋒照片是擺拍的”、“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為什麼別人都知道他做了好事”、“雷鋒工資不高,哪來那麼多的錢捐款”等等疑問在網絡上拋出,對於榜樣文化的衝擊不容小覷。
  “在長期的學術過程中,榜樣文化的宣傳存在程式化、形式化、錶面化的東西,導致了民眾的反感,但他們反感的不是雷鋒,而是對形式手段產生了質疑。”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黨建黨史研究室研究員龔雲聊起自己對該現象的理解,他認為雷鋒哪怕是真的在騎摩托車、穿好的衣服都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正當的利益追求,不能把每個人正當權利的實現和塑造的榜樣對立起來。
  龔雲肯定了雷鋒精神塑造的背景,但提出在當下社會大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就應該轉變宣傳策略、手段和方式,而不僅僅用宣傳把雷鋒的人性遮蔽了,讓他變得不食人間煙火,從來引起民眾的反感,“榜樣文化符號要和真實的人區分開來”。(完)  (原標題:浙江召開榜樣文化研討會 專家稱應還原“真雷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55opik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